兵臨長安
一聲“刀下留人”,劊子手當即止住了屠刀,這時,一匹快馬匆匆趕進刑場,駕馭快馬的人正是代王楊侑身邊的小太監。小太監高聲的鴨嗓子轉達了楊侑的意思:“代王說了,陰世師為長安城防令,不可殺,留有後用。”
一個小小的代王,楊素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裏,當年楊素跟随楊堅打天下時,沖鋒陷陣,為大隋立下赫赫戰功,卻沒想到楊廣會毫不留情地殺掉自己兒子。楊素此時正高坐監斬臺,雙眼裏充滿了殺意,“代王?就憑他?”
楊素本打算用陰世師的性命來引出李靖與張初塵,沒想到半路殺出個代王。楊素殺意已決,随即又扔出一塊“斬”字的令牌,冷冷哼出一聲“殺”。
适才還陰雲密布,随即又是一個大晴天,太陽從烏雲裏劃了出來。屠刀在陽光下反射着光,小太監見楊素兵不領情,心中不由得心慌了些,座下快馬被折射光晃了晃眼,竟咆蹄高嘶起來,小太監徑直從馬上滾落在地。
正在此時,一支飛箭從城門處疾馳而來,穿過廊坊,直落落地打在屠刀上,“铛”的一聲,劊子手本巨大的沖擊力,震得不得不後退幾步,以穩住身子。
人未到,箭先行。李靖正快馬朝菜市口飛馳而來,楊素見狀,也不顧陰世師如何,目的就在于擒拿李靖和張初塵,如今李靖現身,想必張初塵也不遠了。楊素随即下令:“所有人聽着,有人膽敢鬧法場,務必生擒,如不得已,就地正法。”
在場的士兵聽到了上頭的命令,自然不敢有所懈怠,個個打起精神,嚴陣以待。
李靖騎着快馬,一路沖殺,手中蒼虹劍尚在鞘中,他以精湛的騎術避開敵人的長戟和刀劍,只用劍鞘将敵人擊倒,并不傷及性命。沒一會兒,李靖就沖上了刑場,來到陰世師身邊。“陰前輩,藥師來遲,望請恕罪。”
李靖說着,已經将陰世師身上的捆繩解開,陰世師笑道:“撥開雲霧見青天,我陰世師命不該絕,藥師啥也別說了,老夫明白。”
監斬臺上的楊素緩緩站了起來,“李靖,就憑你孤身一人也敢劫法場?”
話音剛落,紅拂女騰身一躍,“還有我呢!”
就等着張初塵來呢,這時候,楊素招了一個手勢,所有的客棧門店,屋舍檐角,埋藏好的伏兵全部現了身,一排排,一對對,并且全副武裝,彎弓搭箭,箭頭均瞄準張初塵和李靖。
“哈哈哈哈哈,紅拂,你今天算是落入我楊素的手掌心了,別忘了,你是我訓練出來的。”楊素正趾高氣昂的嘲諷着,不料屋舍上的士兵一個接一個掉落,并伴随着一聲痛苦的哀嚎,随即一命嗚呼。
薛宗勝騎着一匹飛快的馬,從城門處破門而進,連續射三箭,三箭命中敵人心髒。張寶相随薛宗勝一起闖入了城,徑直朝着張初塵趕去,二人的到來打破僵局。
李靖見狀,徑直朝着楊素殺去,這種處于被困的絕地,只能以擒王為上。李靖右手握住蒼虹劍把,左手往後一拉,劍鞘直直插入土裏,彈起些許灰塵。蒼虹一出,必飲鮮血,楊素手下那些士兵根本攔不住李靖的劍招。
太快了。
楊素只好在衆人的保護之下,趕忙離開,好不容易回到王府,只見他面如土色,跟丢了魂一般。
而此時,李靖一路追擊,已經到了越王府之外。楊素下令用箭射殺李靖,頓時,萬箭齊發,密密麻麻的朝李靖射去。
李靖将手中的蒼虹一揮,內力凝聚到蒼虹之上,揮出之時,化作無數利劍,瓦解了射來的箭矢。而內力波及之處,敵兵無不聲聲哀嚎,他們哪裏招架得了這麽強大的內力波,頓時個個躺倒在地。
李靖破門而入,徑直闖進越王府,此時已經無人能攔住他。
陰世師作為長安城防令,再被解救之後,對城內士兵進行勸導和安撫,再加上代王楊侑的手令,士兵們只好乖乖放下手中兵器。張初塵本以為就要葬身于此,雖然曾經是楊素手下第一殺手,但是經歷了近天閣一戰之後,又武功全失,現在稍有恢複,如果真要打起來的話,是萬萬抵擋不住着重重包圍的。好歹,這下安全了。
楊素坐在正廳的椅子上,雖然驚險萬分,此刻的他,卻已是無須擔心了。因為,等待着他的,只有一條路。楊素面不改色,正襟危坐,見李靖進了正廳大門,随即開口說道:“好你個李靖,本王現在算是明白了,明白當初紅拂為何要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走了。”
李靖将蒼虹收了起來,“你不會明白的,在你的眼裏,只有權力,又如何能夠明白。”
“本王也曾年輕過,為大隋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哈哈哈哈哈…”楊素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似乎釋然了許多,“李靖,你想知道你家當年為何被滅門嗎?”
此話一出,無疑是擊中了李靖的痛點,苦苦追尋了這麽多年的秘密,現在從楊素口中說出來,心中又生出了新的疑惑。
“你快說,究竟為何?”
楊素眼見李靖情緒有些激動,心中別提有多麽高興,能讓敵人自亂陣腳,這就達到目的了。楊素自知難逃一死,現在吊起了李靖的胃口,卻又閉口不言。
李靖激動之餘,用蒼虹直直對準楊素,顯然因為心緒不寧,導致手有些抖動。
楊素眉頭一挑,嘴角一揚,一聲輕蔑之氣,随後拔出腰間的短劍,抹了脖子。
當李靖正要阻止之時,已然來不及。
張初塵、薛宗勝急匆匆的趕到越王府,只見李靖垂頭喪氣的樣子,一步一步地下了臺階。張初塵急忙上前扶住李靖,關切道:“藥師,發生了什麽?”
李靖心頭亂如麻,眼見這麽多年的疑惑就要揭開,沒想到楊素一死,又生出新的疑惑。如果李家滅門與楊素有關的話,那麽楊素為何要自殺,而且還走得那麽坦然。
正當長安城劫法場鬧得轟轟烈烈之時,太原城內,李世民正四處奔走,招募兵士,打造兵器。而李淵前往北方聯絡了突厥,下重金向突厥借了兩萬騎兵,答應事成之後,兩萬騎兵所劫掠財務,概不追究。也正是因為如此,突厥騎兵才會更加賣命地攻城略地。
雖然李世民多次進言,言明突厥騎兵的後患,可是李淵堅決予以否決。
轟轟烈烈的隋末暴動,就此全面拉開帷幕。
太原起義,無疑加速了大隋帝國的滅亡,正當楊廣在江都巡游之時,全國各地早已紛紛揭竿而起。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複隋室”的名義正式起兵直趨關中。在發布的檄文裏他斥責隋炀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黩武,致使民怨沸騰。誓師後,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守霍邑的隋鷹牙郎将宋老生、渡黃河,對守河東的隋将屈突通圍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炀帝遠在江都,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淵所率之兵進軍神速,僅僅四個月,便已經兵臨長安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