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棋 - 第 27 章 真相迷離

真相迷離

李淵大軍揮師南下,其用意天下人皆知,李靖從始至終都沒有想要卷入這場動亂之中,可是即便如何避卻還是身在其中。如今李淵大軍就在長安城外,負責長安城防的陰世師找到李靖,想要商量出一個萬全之策,擁立代王無非是一個幌子,但是想要阻擋數萬虎狼之軍,僅憑長安這點兵力,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

“藥師,你曾助李淵擊敗突厥,如今他大軍到此,你看有何法子,既能免了長安一場兵災,又能保住代王殿下性命無憂呀?”

面對陰世師的請求,李靖自然是無法拒絕,但是想要打消一個起兵之主的稱王稱霸之念,實非易事。李靖沉思片刻,說道:“既然他們打着‘擁立代王,匡複隋室’的旗號,想必也不敢輕易對代王下手,以免遭天下人口舌,以晚輩之見,倒不如開城降了,或許能夠保住代王性命及長安百姓。”

李靖心中明白,一旦開城投降,長安百姓自然無虞,可是代王楊侑,可就不好說了。

陰世師這下心中已然明了,從當初李家滅門一事起,李靖已對大隋失去了信心,開城投降幾個字說得如此輕松,顯然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是,陰世師心中可不這麽想。

這時,陰世師的臉色突然暗淡了下來,“說得輕巧,想必你還不知道吧,李淵遠赴突厥,向突厥借兵兩萬,揮師南下,一路上勢如破竹,這哪裏是匡扶隋室的舉動,分明就是趁亂起事,想在這大亂之世,稱王稱霸。”

李靖聽到突厥二字,心中不免一震。

“突厥?突厥”

李靖說話的語氣漸漸沉了下來,陰世師抓準時機,趁機說道:“我陰世師乃大隋官員,怎能眼睜睜看着李淵此等狡詐惡徒觊觎長安而無動于衷?我想過了,我們不如就此扶代王登記,你我便有擁立之功,憑借你我二人聯手,拖住李淵,等待救援,只要熬過一段時日,待他們疲憊之時,我們便可建立不世之功勳。”

李靖頓時驚訝,這哪裏是之前那個陰世師,突然他覺得眼前此人好生陌生。

李靖罷罷手,“我乃江湖一散人,四處飄零慣了,從沒想過什麽建功立業,只希望能有一天,與初塵攜手天涯,隐居鄉野足矣。”

陰世師見無法打動李靖,便抛出四個字“李家滅門”,試探李靖的反應如何。

果然奏效,李靖急忙追問,“陰前輩難道知曉當年我們家的事情?”

陰世師見李靖已然上套,便趁此編出一套謊言迷惑李靖。

“仁壽三年,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李姓之人将來會取代楊氏天下,那時候我還不叫此名,而是叫陰修。由于我早年随恩師學過一些道法,會一些解夢之術,也是那時候,與你的師父文中子成為了同門。文帝便命我進宮解夢,老夫根據文帝之夢,解出李淵便是應夢之人,于是進言文帝,趁此除掉李淵,沒想到李淵進宮之後,當即表示自己沒有造反之心,并世代忠于大隋,反而辯解自己并非應夢之人,卻将矛頭指向了當時頗受皇恩的李太守與韓大将軍,文帝當時将信将疑,再加上李淵進宮之前賄賂了宮中太監與後宮妃子,文帝念在李淵是親外侄的份上,便罷了他的官職,遣回太原。可是,哪裏知道,李太守與韓大将軍卻因李淵挑撥,被文帝下令滿門抄斬,還背上了叛國之罪,現在想來,實在痛心啊。”

陰世師邊說邊淚流,“後來,文帝為了掩人耳目,想要殺了我以免流言外傳,我在文中子的幫助下,逃出長安,更名為世師。直到文帝駕崩之後,我才回了長安,幸得當今聖上看重,讓我負責長安城防一職,如今李淵就在長安城外,如果他見了我,定會殺我以解當年之恨。”

李靖聽得涕淚橫流,沒想到多年來苦苦找尋的兇手,正是李淵。虧當初還在馬邑城助他破敵,又多次救他兩個兒子于危難之際。實在不該,李靖心頭這時殺意頓起。

陰世師見李靖已經怒氣上起,于是又說:“藥師,家仇國恨就在城外,該何去何從,全看你的了。”

“家父當年受不白之冤,李氏百餘人慘遭殺害,都是這李淵害的。”李靖心緒已然靜不下來,“只要今日有我李靖在,李淵休想踏足長安城半步。”

随後,李靖與陰世師商議如何對長安城加固布防,又對城內的部署作了相應調整,一改之前散亂的姿态,反而呈現出蓄勢待發之勢,以迷惑李淵。與此同時,李世民與李建成齊馬并頭,已來到長安城下。

看到長安城已然換了一種布防方式,和之前明顯不同,僅憑城內守軍,不應該是如此嚴陣以待之勢。李世民與李建成看了長安城局勢,趕緊返回營帳,與李淵商讨作戰方案。

李淵聽完世民和建成的看法,稍稍沉思片刻,說道:“看來,城內有高人在呀!”

李世民說道:“這長安城防令是陰世師,以他的謀略與膽識,不該是如此布局,而如今之勢,明顯是剛換了布防,這顯然是要固守待援,與我們分庭抗禮呀。”

李建成若有所思,回想起河東與李靖作別之時,李靖曾提到要趕回長安有要緊之事,莫非長安如今的守城之人是李靖?

“難道是他?”

李淵聽到建成口中的他,甚為疑惑,“他是誰?”

“李靖,當時孩兒被困河東,正是他相救,才使得屈老将軍放我離開。現在想來,能有如此布局之人,也只有他了。”

李淵随口罵了一句“荒唐,此人怎會助纣為虐?”

李世民不解父親所言“助纣為虐”是為何?便問道:“父親,靖兄如何助纣為虐呢?”

李淵解釋道:“這陰世師何許人,實乃奸詐小人呀。當年為父正是被此人誣陷,才逼不得已辭官回了太原,這麽多年過去了,都差點忘了此人竟在長安。”

建成和世民不解其中緣由,便向李淵求解。

李淵将當年真相娓娓道來。

“仁壽三年,文帝做了個奇怪的夢,夢到我們李家将來會取代楊氏天下,便請了當時任職乾天監的陰修解夢,陰修解夢之後,便進言文帝殺盡李氏朝臣,李靖的父親當時任趙郡太守,就在屠戮之列呀。好歹為父算是皇親國戚,迫不得已只好免官回鄉,才逃過一難。如今,我們兵臨長安城下,李靖不分其中緣由,竟然幫助殺父仇人作亂,你們說這不是“助纣為虐”是什麽?”

世民感嘆道:“文帝因一個夢便殺盡李姓朝臣,難道皇位就如此重要嗎?”

建成說道:“父親,按照您所言,那麽這陰世師便是那陰修?”

“正是如此。”

李世民與李靖自從馬邑相遇,兩人惺惺相惜,雖說世道多舛,如今兩人陣營不同。但是,在李世民的心中,李靖既是恩師又是好友,于是,他當即提出“父親,孩兒今晚就潛入城內,向靖兄表明事态,并揭穿陰世師的虛假面目,以免雙方動起手來,百姓遭了秧。”

李淵捋捋胡須,看着自己的二兒子,心裏面百感交集,“二郎啊,城內局勢如何我們尚不清楚,貿然進城,恐出意外,以我之見,明日便強攻長安,我倒不信了,這李靖還能擋住我二十萬大軍不成。”

李世民見狀,急忙勸道:“父親,萬萬不可,強攻倒是不難,可是一旦交戰,長安城數十萬百姓難逃兵災。況且我們是‘擁立代王’而來,現如今代王尚在城內,若我們強攻城牆,反而會授人以柄,那時候,我們就真的說也說不清了。”

李世民一番勸解,倒是讓李淵冷靜了下來,不過此時的他心中已經暗自下定決心,将來進城之日,必定要殺了陰世師和李靖,以解心頭之恨。

李淵說道:“也罷,那就二郎星夜進城一趟,不過萬萬小心,勿讓人抓了去。”

李世民神情自若,目光如炬,心中早已打定算盤,向李淵恭敬地行了禮,出了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