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棋 - 第 29 章 攻入長安

攻入長安

恐懼、迷茫、慌不擇路,陰世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害怕,他似乎已經看到自己的結局,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皇宮內的代王楊侑。眼看着身邊的衛隊逐漸喪失戰鬥力,陰世師像一匹饑餓的狼,瘋狂向皇宮奔襲。

守衛皇宮的士兵見到陰世師,又看着遠處陰世師的府宅起了大火,心想有些不對勁,不禁心生猜疑。于是,守城士兵高聲喊道:“陰老将軍,深夜入宮,有何急事呀?”

陰世師收起寶劍,答道:“賊兵入城,長安恐有不保,老夫正要入宮面見代王,保護代王周全。”

這一說辭倒是沒有漏洞,心想着前些日子代王剛把陰世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應該不會加害代王吧,于是領頭的示意,打開宮門,将陰世師放進了皇宮。哪成想,陰世師剛入宮門,便命左右将守城士兵一律殺光。守衛皇宮的人,全部換成了陰世師的親信。

等到李靖和張寶相等人率兵趕到時,皇宮已經被陰世師控制。

頓時間,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城外的李淵大軍已經兵臨城下,随時準備攻入長安,遲遲沒有下達攻城命令,不過是因為李世民還在長安城內而已。

陰世師來到代王居住的偏殿,帶甲入宮,可謂是大不敬,然而楊侑也沒有辦法,現在只能夠安撫陰世師,希望他能夠心念救命之恩。陰世師沖進代王的寝宮,鐵甲隐隐透着寒氣,令人不寒而栗。

楊侑坐在榻上,正色道:“陰大将軍,深夜入宮,可有要緊之事?”

陰世師目露兇光,死死地盯着楊侑:“代王殿下,賊兵入城,長安城已經不保,微臣入宮,只為救駕,別無他事。”

說完,陰世師使了個眼色,左右将代王架着,來到了宮城之上。

皇宮外一片明亮,數不盡的火光照亮了整座長安。李世民與李靖雙雙坐在馬背上,并肩而立。

“李靖,你不是能耐嗎?有本事現在就攻進城來,與我決一死戰啊。”陰世師高聲叫到。

“陰世師,我曾敬重你,相信你,沒想到你竟然是個無恥之徒。”李靖喊道,“我李家遭此大難,全拜你所賜,今日,無論是家仇還是國恨,咱們好好清算一番。有本事,你将代王放了,咱們之間的恩怨,我們兩個人來了決。”

陰世師心裏自然明白,李靖這套,分明是拿自己沒有辦法,才故意這樣說而已。

現在楊侑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哪能夠輕易松手呢。

“事已至此,我們之間已經沒有恩怨了,有本事你就攻進城來吧。”陰世師叫嚣着,“老夫在皇宮等你。”

說完,陰世師押着代王朝着皇宮走去。

大隋氣數已盡,李靖心知肚明,如果長安一旦亂起來,必然會導致整個天下大亂。既然如此,還不如攻入皇宮,保證代王的安全,天下百姓還不至于陷入戰亂之中。“世民,我要你做個保證,今時今日,無論如何,也不能傷及無辜,不能害了天下百姓。”

李靖斬釘截鐵,看着李世民,李世民答道:“将軍放心,我李世民只身入長安,為的就是天下蒼生,若不是如此,我早就帶兵攻城了。”

李靖點點頭,拔出佩劍,冷冷一聲“殺”,随後,薛宗勝一箭射出,正中宮城之上的士兵。随後,張寶相高聲喊道:“攻入皇宮,活捉陰世師。”

陰世師那點兵力,怎麽能夠抵擋張寶相的精兵強将,半個時辰不到,宮城已經洞門大開。陰世師正在龍椅上沾沾自喜的時候,殺喊聲已經傳之門外,他的皇帝夢就此結束了,楊侑立于大殿之下,空曠的宮殿中,只剩下陰世師和楊侑。

“為了這一刻的皇位,值得嗎?”楊侑問道。

“有多少人為了這個位子,争得頭破血流,甚至害了自己性命。”陰世師感慨道,“我活了大半輩子了,從來都是卑躬屈膝,從來沒有高高在上,如今,我坐上來了,我沒有遺憾了,即便是現在死了,也無怨無悔了。”

楊侑搖搖頭,心想這陰世師已經無藥可救了。

沒一會兒,宮殿之門緩緩打開,李靖的身影在閃耀的火光下,出現在大殿之外。楊侑回過頭,似乎看見了一尊天神,随後,數不清的火光将大殿照耀得燈火通明。

“陰世師,你已經無路可退了。”李世民高聲朗道。

“無路可退又如何?我已經是萬人之上了。”陰世師從龍椅上下來,高高站在宮殿的最上階,“爾等都是我的子民,見到我為何還不下跪?”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時的陰世師已經瘋了,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裏,他給自己幻想了一個國度。在那個國度裏,他或許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在李靖和衆人眼裏,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孤獨的老者。

只見陰世師從腰間抽出寶劍,輕輕地在脖頸上一劃,鮮紅的血液沿着劍尖流淌而下,頓時倒在血泊裏。

李靖來到楊侑身邊,看着這年方十三的少年,眉宇之間,竟然有幾分帝王之氣,難道是大隋氣數未盡?

李靖拜道:“罪臣李靖,參見殿下。”

“靖公身負韬略,不必自責,這陰世師不過是一個瘋子,竟害了我大隋那麽多将士慘死。”楊侑扶起李靖,“眼下,李淵起兵圍困長安,不知靖公有何打算?”

李世民邁出一步,拜道:“代王殿下勿憂,家父起兵,實在是迫不得已,只要殿下心系百姓,我想我父親定是識大體之人,不會為難殿下的。”

李靖想起被陰世師關押的李道宗等人,雖說現在陰世師已死,但是只怕有心之人鑽了空子。“殿下,陰世師把唐公的親族子弟盡數關押,他們都年紀輕輕的,依臣之見,倒不如将他們放了,迎接唐公入城,唐公定會感念殿下的仁慈。”

楊侑心裏如明鏡一般,李淵起兵,自然和那些豺狼沒什麽區別。可眼下似乎也別無他法,于是命人将李道宗等人釋放了,又命人打開長安城門,迎接李淵入城。

李淵接到代王的入城指令,心中感念:沒想到大隋還有如此明理之人,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李淵下令:不得驚擾代王,不許侵犯宗室廟宇,違令者誅三族;又廣發文書,聲言入長安,只為輔佐代王,凡是前來投誠者,皆有封賞。于是軍紀嚴明。次日天明,李淵率衆入城之後,秋毫無犯,城中軍民紛紛倒戈,投效了李淵。

李淵徑直去了東宮,拜見代王。只見十三歲的少年,端坐在中間的椅子上,神情自若,毫無懼色,李淵心下裏暗下決定,起了必誅此人之心。

李淵摘下寶劍,跪拜道:“啓禀代王殿下,罪臣李淵為拯救黎民于水火,不得已興起義兵,無奈陰世師等人頑固不化,貪婪至極,聚抗義師,是故今日方得面見殿下。殿下寬仁,保我族親,臣萬死難報。今日,微臣特意負荊請罪,望殿下裁奪。”

楊侑見到李淵,心中一陣膽寒,卻不敢表露于外。“唐公乃國之重臣,既然是義師入城,還望少殺生靈,城中事宜,全憑唐公做主。”

李淵繼續說道:“望殿下以百姓為念,重振朝綱,匡扶社稷。臣願肝腦塗地,誓死輔佐殿下登基,還我大隋一片清明。”

楊侑自然知道李淵口是心非,可是無可奈何。既然情勢如此,只好順勢說道:“唐公仁德,實乃我大隋之幸也。”

良久,李淵拜別了楊侑,出了宮門。呼吸着長安城的空氣,頓時神清氣爽。

衛兵包圍了李靖的住所,可謂是插翅難逃。城中士兵都卸下甲胄,此時身無旁物,張寶相等人也只能是幹着急。

很快,李淵便來到了李靖的住所。

李淵知道,如果李靖嚴防死守,這長安城恐怕沒這麽輕易就能落入自己的手中。可是,李靖是何等高傲的人,對于這樣的人,如果不能收服,那就只有殺之以絕後患。

李淵命人将李靖捆綁起來,先給他一個下馬威試試,如果能就此收服,那是再好不過了。

沒想到,李靖根本不吃這套。原以為,李淵是一個明辨是非之人,定會好好待自己,可是,現在換來的,卻是斬殺于此。

李靖笑道:“都說唐公興義兵于此,我日夜翹首以盼,沒想到,卻帶來了殺身之禍啊。”

李淵心想此人精通兵法,就此殺了倒也可惜,便說道:“李靖,你願意歸順于我否?”

李靖一陣冷笑,心灰意冷,直直搖頭。

李淵一揮手,兩名士兵便将李靖往外推。李靖感嘆道:“大丈夫身死為民,不足懼也,無奈唐公因私憤而殺忠義,只怕是會寒了人心啊。”

此時,李世民正從牢裏趕回,碰上大批兵士包圍在李靖的住所,心想不妙。李世民排開人群,來到李淵跟前,制止道:“父親住手,如果李靖想要逃走,有的是機會,現在他能毫無反抗,看中的正是父親的仁義,您今天如果殺了他,天下忠義之士誰還敢來投效?況且,李靖乃是當世良将,現在天下未定,我們正值用人之際,豈能随便殺之?”

李淵捋了捋胡須,上前問道:“如今二郎求情,就算是給世民一個人情,你可願意助我?”

李靖擡頭看了看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感激,“唐公若是心懷天下百姓,我李靖自然願死效力。二公子心懷憐憫,我李靖敬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