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棋 - 第 30 章 率軍出征

率軍出征

雖然危機解除,但張寶相等人依舊是十分警惕。如果李世民遲到半步,張寶相和薛宗勝等人定會沖出來直奔李淵,就連距離李淵的步數都已經算好了,一共是十八步,藏在袖子裏的短劍随時準備架在李淵的脖子上。

李世民自然是沒有發現這些細節,不過,李淵在院子裏總覺得怪怪的,似乎總有人用長槍利箭對準着自己。

待李淵走了,李世民與李靖在院子裏喝起茶來。張初塵從裏屋緩緩而來,看得李世民雙眼發直,沒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美人。李世民倏然站起,拜道:“想必這就是嫂子吧,李世民拜見夫人。”

此話一出,張初塵頓時滿臉漲得通紅,雖說心裏早已下定決心要跟定李靖一生一世,可是畢竟沒有正式拜堂成親。

稍微寒暄幾句,李世民想着長安初定,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于是就拜別了李靖等人,獨自走了。李靖看着李世民遠去的背影,心中不由得感嘆:此人非池中之物也。

隋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淵多次進谏代王楊侑,終于将楊侑扶上了皇位,改元義寧,遙尊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沒過幾日,楊侑便下诏,特賜李淵持黃钺、符節,委以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晉封為唐王。李淵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每天在虔劃門處理政事。

也就是說,李淵擁有了長安的專斷之權,他在丞相府設置官署,各類建制一應俱全。

新年将至,李世民多次邀請李靖到府上做客,但是都被多次拒絕。不料,李世民心地實誠,幹脆自己親自前來請了,本想着長安初定,怕的就是有心之人的閑言碎語,既然李世民都親自來了,無奈之下,李靖只好随着李世民到了秦公府。

一進門,李靖便覺得不大對勁,屋子裏已經坐了四五個人,可是,李靖認識的,只有李道宗。而且還是,當時被陰世師關進大牢的時候,有過一面之緣,沒想到能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再次相見,實在有些尴尬。

李世民剛一入內,四五個人頓時都起身相迎,,李世民還禮一拜,大家又順勢而坐。李世民道:“諸位,都是我世民的患難之交,對我都有過恩情,我李世民有生之年,必将好生報答大家,今日我生辰,大家吃好喝好。”

原來是李世民的生辰,沒想到,早知道的話,就應該備上禮品的。

李靖輕聲說道:“如何不早說是你的生辰,我也好準備禮物呀。”

李世民回過頭,笑道:“諸位,請聽我一言,這位便是我時常提起的李靖,李将軍,當年雁門一戰,多虧了李将軍出謀劃策啊。所以,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敬李将軍一杯。”

李靖頓時雲裏霧裏,沒想到都過去快兩年了,李世民還記在心裏。

李靖心中一陣感動,端起酒杯,與大家一飲而盡。

此時,李道宗從席間走了出來,來到李靖座前,拜道:“在下李道宗,感謝李将軍的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估計現在還在打牢裏面呢。”

李靖扶起李道宗,說道:“這是我應盡的本分,現在天下大亂,能夠為百姓着想的,那些諸侯也好,反王也罷,沒有幾個是真心為百姓的。秦公仁慈,心懷天下,我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啊,你是秦公族弟,我如何忍心呢?”

李道宗拜了李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與大家一起喝酒。

酒過三巡,李世民吩咐開宴。“現在義師入城,京師初定,然而舉國上下,還是一片紛亂,如今,我們離大功告成還有一段距離,可謂是舉步維艱啊。世民不才,願與各位一起同甘共苦,建立不世之功。”

說完,李世民一口幹了。

其中一人,端起酒杯,尚未飲酒,便開口說道:“秦公所言不無道理,不過,縱觀天下,估計沒有幾個人能與李将軍相比,不如趁此機會,望李将軍指點指點。”

果然是心機深沉,李靖眼睛一瞥,說話人正是房玄齡。都說房謀杜斷,這房玄齡是出了名的謀士,現在要我來指點,說白了還不就是想看笑話嘛。

李靖将杯中酒一飲而盡,擡頭說道:“書法有雲:兵者,兇器也。不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少用兵才是上策。當今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此已為亂世,而亂世之治,在于大定,尋求大定,除了用兵,別無他法。如今,關中地區大都已經歸順,但只不過是表面上歸順而已,一旦出了變故,随時會有叛亂發生。西面的李軌父子,北面的劉武周,東面有李密和王世充,南面有蕭銑,以我們目前的形式,可謂是四面受敵,如不打破這樣的僵局,恐怕基業難保。”

衆人一片驚訝,當初入主長安,為的是扶持楊侑上位,希望能夠效仿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想到,現在到了長安,卻成了一盤死棋。

李世民坦言道:“靖公所言極是,我們目前的形式的确不容樂觀,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拿下長安就能夠號令天下。我們面臨的都是實力強大的對手,可是如何打破僵局呢,還請靖公謀劃。”

李靖沉默不語,良久,才緩緩起身,道:“如今天下大勢,已成亂局,想要在這亂中取勝,就必須有所突破,只要找準了突破口,就能夠找到希望。我大致觀察了下,這突破口,不難找,就在長安之南的山南。昔日,漢高祖兵進山南,發巴蜀之兵定三秦,劉皇叔據此建立後蜀以複國,曹操雖善于用兵,卻也那他沒有辦法,所以,山南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啊。況且山南糧草豐實,而山南的朱粲,極為殘忍,非常不得人心,只要能夠拿下朱粲,将山南的糧草作為我們的後勤之用,這樣,進可出山南,至峽江,攻蕭銑;退可保長安,守隴西,扼住這個險要之地,我們就能夠打破僵局。”

聽完李靖一席話,衆人心中頓時開釋許多,似乎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

不料,門外傳來一聲緊急軍情,李世民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着急詢問“何事驚慌?”

斥候拜道:“禀報秦公,隴右薛舉號稱二十萬大軍,已經過了扶風郡,直奔長安而來。”

衆人心頭一驚,心想如何是好?李淵駐守長安,雖然號稱二十萬,其實不過十萬而已,并且還要派兵駐守各個要塞,人手分散,再加上河東與河南等地叛亂,糧草也不夠,應付長安的亂局已經夠嗆,現在殺來一個薛舉,真可謂是雪上加霜。

李世民吩咐斥候下去休息,轉身詢問李靖,道:“靖公,若論兵,在場的沒有人能比得過你,不知靖公有何良策退敵?”

李靖道:“剛才,我已經分析過了,現在只不過來了個薛舉,就讓你們如此驚慌。如果要是和薛舉硬碰硬的話,我方實力不如他,況且我們糧草不濟,還是剛才我那話,盡快平定山南,以山南之糧草,囤積可用于打持久消耗戰。到時候,等到薛舉兵困之時,我們就不費一兵一卒了。”

房玄齡、李道宗與侯君集等人紛紛表示贊同,可是,李世民似乎有些猶豫。

良久,李世民緩緩說道:“衆人勿憂,我心中已有決策,我這就禀明父王,請孝恭領兵三萬撫慰山南,至于薛舉大軍,我自有主意。”

李世民是個行動力非常強的人,話剛說完,便已離席,直接進了宮。李靖無奈的搖了搖頭,心想,還是年輕了些。

李靖出了秦公府,徑直回了家。

李世民面見了李淵,當即奏明了事情的利害關系,李淵當即便答應了李世民的所有要求。

李世民次日便校場點兵,李靖、房玄齡、侯君集等人随軍同行,只帶領了三萬将士便出了長安,望扶風郡而去。

李世民大軍一到,将扶風郡圍得水洩不通,雖然薛舉號稱二十萬大軍,而李世民率領的軍隊在氣勢上,一點也不輸薛舉。

侯君集性子急,剛一到,便請命出戰,沒想到被李世民拒絕了。于是,侯君集回頭土臉地找到了李靖,向李靖尋求辦法。

李靖說道:“薛舉倒是沒什麽,關鍵在于這個薛仁杲。薛仁杲是薛舉的兒子,十分骁勇,況且敵軍人多勢衆,多是西涼鐵騎,而我軍多數是步兵,不宜與之對抗。不如,先靜觀其變,再想辦法破敵。”

李靖說完,李世民沉默不語。侯君集在一旁着急死了,直罵薛舉的十八代祖宗。

侯君集說道:“靖公,打仗,打的是氣勢,是勇氣。況且,秦公率領的是正義之師,人馬雖然不敵敵軍之多,但是以一當十,他們又怎麽能與王師抗衡?”

李靖正要說話,房玄齡搶先解釋道:“你呀你,就是急性子。你說你是正義之師,人家也說自己的正義之師,你說自己勇猛,人家也很勇猛啊。當年馬超率領西涼鐵騎,打得曹操丢盔棄甲,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我們需要慎重啊。”

李靖點點頭,表示房玄齡說的極是。

一時之間,真的是難以找到破地之策,想了半天,實在想不出辦法,索性先吃了飯,再找辦法。于是,李世民與李靖等人走出大帳,各自回營吃飯去了。李靖回到營中,只見張寶相和薛宗勝已經等了許久,餓得肚子咕咕直叫。

“你們還等着做啥,趕緊吃飯了,好上戰場了啊。”李靖進了帳,說道,“你們這是第一次上戰場,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論如何,一定要保全自己。要記住一句話,只有自己活着,才能做更多保護他人的事情。”

張寶相與薛宗勝點了點頭,取了碗筷,開始盛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