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出山脈深處,白棠把自行車拿出來,踩着自行車吹着歡快地口哨奔馳在返家的路上。意外的收獲讓白棠的心情非常好,回到家後只上樓跟白爸白媽打了個招呼,背起跟着她穿越兩個世界的旅行包出了門。背包背到背上的瞬間,兩樣古玩從游戲背包中移到了旅行包中。
在酒店樓下給張豐打了個電話,白棠直接到咖啡廳點了一壺水果茶等他。過了不到五分鐘,張豐就走了進來,看來十分心急。
“白小姐,你把東西帶來了?”張豐雙目閃閃地盯着白棠的旅行包,灼熱得仿佛要将包給燒穿似的。
“帶了兩樣。”白棠從旅行包裏掏出第一樣,是四件一組的瓷版畫。這組瓷版畫正面畫的是桃源三結義的故事,背面畫着春桃、夏蓮、秋菊、冬梅圖案,畫工很不錯,價錢也不貴,是白棠花了半兩銀子在木工那裏買到的。這些瓷版畫本來是要鑲嵌到家具和床的木制欄板上的。
張豐幾乎是用搶地拿過瓷版畫仔細研究。
“……釉上運用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運用,使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華貴深凝,這是典型康熙五彩的特點。這組瓷版畫是康熙年間的瓷版畫。”張豐臉上寫滿了開心,他就知道白棠手上有好東西。
“康熙五彩?”白棠驚訝,這是康元朝的産物,怎麽跟康熙扯上關系了?
以為白棠驚訝是因為她不懂古董,張豐盡心地給她講解:“瓷版畫始于清朝末年,迄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如果要追溯它的歷史淵源,還得從唐朝說起。據其介紹。瓷版畫是從中國傳統瓷器基礎上演變而來。最初瓷器只是為滿足實用,到了唐朝才逐漸向裝飾方面發展。明代中葉,西方琺琅傳入中國,于是就增加了鬥彩和五彩,為陶瓷繪畫藝術增加了不少顏色。康熙五彩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歷時的粗率畫風,形成了熱烈而不浮躁、沉穩而不嬌豔的風格。康熙釉上五彩與明代嘉靖、萬歷五彩相比較有着鮮明的區別。嘉靖五彩突出紅彩的運用,而康熙釉上五彩是紅、綠、黃、蘭、赭、黑等多種色彩的應用,富于變化。五彩以康熙為極軌,康熙五彩板畫一是形式多樣,二是繪畫成就較高。康熙五彩瓷板畫畫技雖高,但不落作者款名,不書寫制作年月,五彩作品偶爾見到一兩方圖形章,其目的也是裝飾之用。這正是康熙五彩瓷畫的顯著特點。”
白棠聽着張豐對康熙五彩瓷版畫的講解,發現康元朝的瓷版畫與康熙五彩瓷版畫的特點沒有絲毫區別。看來即使是架空的王朝,但是土生土長的清朝人筆下所繪制,除了皇帝和朝代名稱不同,社會結構和人文民俗卻是一模一樣。
“果然白小姐手上的都是好東西!”張豐捧了白棠一句,抱出一個他覺得合理的價錢,
白棠點點頭,她對古玩沒有研究但相信張豐不會虧她,畢竟兩人要做長久生意。
“白小姐,下一件物品……”張豐收好瓷版畫,再次期盼地盯着白棠。
白棠好笑地從包裏掏出第二樣物品,那是一個金絲楠木制的木盒子,打開盒子蓋,黑色的錦綢上托放着一顆直徑一寸來場的圓珠子。
“這是一顆夜明珠,應該有點兒年份了。”這是從九皇子的寶庫順來的,被九皇子收藏得很嚴密,看來是個好東西。
張豐仔細地查看着珠子,臉色越來越嚴肅。他擡起頭,深吸一口氣:“白小姐,這裏不是很方便,我們去我房間說。”
白棠對上張豐慎重的眼神,點了點頭。看來自己得了一件了不起的東西,這顆珠子不是普通的夜明珠,來頭也許很大。
兩個人進了酒店房間後,張豐立刻将門鎖鎖起來防止其他人進入,再将窗簾全部拉起來,讓房間陷入昏暗之中。白棠悠閑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張豐忙碌,毫無擔心張豐鎖門關窗簾是否有猥瑣想法,她看得出張豐對珠子的重視,因此對珠子也多了幾分好奇。
張豐屏息凝神,緩慢打開盒子蓋,宛如月光一般柔和明亮的光芒從盒子中流瀉出來,照亮了整個房間,如夢如幻。
“好美!”白棠忍不住贊嘆出聲。
張豐此時整個人被激動沖傻了,捧着珠子喃喃地道:“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流懸黎之夜光,綴随珠以為燭……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張先生,你知道這個珠子的來歷?”白棠戳了戳張豐的胳膊,主要是張豐的心神全部被珠子吸引住了,聽不到白棠的問話。于是等張豐被白棠戳回神後,她又問了一遍。
“我不敢确定!”張豐吸氣吸氣再吸氣,平服了激動到爆的心情才謹慎地回道。其實他已經有八成把握确定了珠子是他想的那種傳說中的物品,但因為太寶貴了,他不敢确定,必須要多找幾個人一同鑒定才行。
“我需要找幾個同行一起鑒定才行。”張豐說完拿起手機連續打出了幾個電話,然後對白棠不好意思的笑笑,“不好意思,我剛才太激動了。不過這珠子若是真的,那就是國寶,我一個人無法下決定,那幾個同行在行業中都是最專業的存在,有他們鑒定更具有權威性。”
“沒關系!”白棠回了一句後更加好奇地問道,“這珠子到底是什麽來歷,能夠告訴我嗎?”
“我還不是很确定!”張豐道。
“不确定也能将猜測告訴我吧?我都好奇死了。放心,即便以後确定東西不是你猜想的,我也不會失望。”白棠只覺得撓心撓肺,你丫的不要再遮遮掩掩吊人好奇心了好嗎?
張豐想了想,決定将猜測告訴白棠,他相信白棠是個理智的人。
“這珠子有可能是随侯珠。”
“随侯珠?”白棠茫然,“那是什麽?”
張豐坐到白棠對面,但眷戀的目光卻一直落在随侯珠上,不願意移動分毫。
“你知道和氏璧吧?”
“知道!古代最有名的美玉,秦始皇用它制作了傳國玉玺,被奉為無價之寶,可惜随着朝代的更疊,在唐後失傳了。”白棠怎麽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和氏璧,當初看《大唐雙龍傳》時,她對和氏璧可是很垂涎的。
“随侯珠與和氏璧并稱為春秋二寶,其價值不在和氏璧之下。”張豐爆了個大料,讓白棠倒抽一口氣。
“這麽牛B?”白棠咋舌,“我怎麽沒有聽說過?”
“你知道随珠荊玉這個成語嗎?”張豐問。
白棠點頭:“知道啊。随珠荊玉形容珍寶中的極品。”
“不錯,随珠荊玉又作随珠和璧,指的就是随侯珠與和氏璧。兩者都是頂級的珠寶。”張豐給白棠說起随侯珠的來歷,“随侯珠是春秋戰國時期随國的珍寶,傳說随國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給蛇敷藥包紮,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愈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随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因此随侯珠又被稱作‘靈蛇之珠’。《淮南子》中曾記載:‘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舊《辭海》的‘随和’條目注釋:‘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随和并稱’。”
“因為随侯珠一早就流失了。随侯珠原來是随國的國寶,随國被楚國所滅後曾經落入楚王手中,楚被秦滅後,秦始皇擁有了随侯珠及和氏璧。從李斯的《谏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他上書勸谏說:‘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白棠雖然穿越古代,但對文言文仍然是霧剎剎難解其意,瞪着茫然的大眼睛問道:“什麽意思啊?”
張豐笑:“意思是‘現在您陛下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随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挂着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産的,陛下卻十分喜歡,這是何故呢?’可見,随侯珠當時是落進了秦始皇的手中。後來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玉工孫壽刻在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的玉玺。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了漢諸帝王的漢傳國玺。此後歷時1600年,經歷100多位帝王之手。可随侯珠從秦始皇以後便無下文。有人考證,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燭。”
我叉!九皇子不會是盜了秦始皇墓吧?面對張豐“你們門派是不是盜了秦始皇墓”的目光,白棠暗地裏抹了把汗,讪笑道:“這珠子是我偶然間得到,來歷絕對沒問題。”
張豐微微一笑,不再多說。即使白棠的門派盜了秦始皇墓應該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那時候ZF還沒有建立,如何追讨其盜墓之責?